location:馆内动态 > 新闻动态

2021新高考政策解读(一)

发布日期:2021/3/16 14:37:15 访问次数:370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为了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公平选才,4月23日,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揭开面纱。

我省这次高考综合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是一次综合、系统、全面的改革2021年开始,我省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那么这一次,全新的改革将带来哪些变化?如何实现在公平之路上科学选才?



“3+1+2”凸显哪些优势?

2021年起,我省高考考生总成绩将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满分均为150分)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在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

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从目标导向看,这一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选择科目组合看,崭新的模式,提供了12种组合,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在考试内容上,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

12种组合怎样选择?

高考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分别为:物理+化学+生物学、物理+化学+思想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物理+生物学+思想政治、物理+生物学+地理、物理+思想政治+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学 、历史+化学+生物学。

如何高效、精准地选出最优组合?

1、结合自身兴趣特长、自身优势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

2、密切关注目标大学的目标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要求。例如A高校的甲专业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对其余科目不做要求,则表示考生3门选考科目中只要有物理就可报考甲专业。如果B高校的乙专业要求考生除了“物理”之外,还要选择“地理”,那么考生3门选考科目中就需要同时有“物理”和“地理”,才可以报考该专业。

物理、历史为啥脱颖而出?

“考生在确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应在历史或物理中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看到高考新政,部分考生、家长感觉,“物理、历史似乎放在了更显著的位置。”

这样设置有何深意?据有关人士介绍:这一安排主要基于高校人才培养、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多样化成长等因素的考虑。

物理和历史在自然科学类专业和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考生在这两个科目中选择1门,便于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也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我省各地高中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将物理或历史作为考生必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合理选科。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这种设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此外,为了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按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这就意味着,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队列中排队录取,因此考生只能从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参加选择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