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读者园地 > 读书活动

图书馆举办"探索阅读的力量”主题读书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4/10/30 15:06:12 访问次数:130

图书馆举办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攀登其上,方能望远。”书,各种各样的书;书,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书,会有说不完的话语……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留存,精神不朽。

活动介绍

近日,由我校图书馆主办、图书协会承办的,以“探索阅读的力量”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共有来自九个二级学院的二十二名同学参与,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同时,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老师有:图书馆方舰馆长、国际商学院赵思老师、教师教育学院朱红欠老师以及计算机学院王纱纱老师。

活动进行中……

本次分享的图书以文学类为主,体裁涉及小说、散文、书信等,内容涵盖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等。同学们陆续上台介绍自己推荐的图书,主要从推荐理由、作者简介、作品赏析、个人感悟四个方面,通过PPT直观、简洁的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推荐的图书,以及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使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国际医学院 刘子叶《摆渡人》

若把人生比喻为一条孤独的河流,谁将担任你灵魂的引路人?

人生注定孤独前行,唯有坚韧不拔、耐心等待,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在世事的变迁中,守护自己的生命与灵魂。

2国际医学院 刘馨悦《边城》

人生路途,波折不断,交往之中,误解难免。学会换位思考,困难自会减少。《边城》中,等待一城烟雨,只为一人,渡一世情缘,只与一人。

时间和命运或许不公,但思想赋予我们平衡的感知。青春,是一场美丽的舞台剧,伴随着四季的旋律,演绎着成长的苦乐。

3传媒学院 任雨桐《水问》

《水问》不仅记录了作者的人生轨迹,更是她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作者在书中对自然、真理、爱情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生命是由幸福、心碎、悔恨、无奈交织而成的复杂情感集合。

4传媒学院 高硕《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放风筝的人在前面跑,而追风筝的人一心一意的在后面追,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吧。这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第一本书。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成长类文学作品,更通过阿米尔的故事呼唤人们的良知,告诫人们“不善良的人终将会在痛苦的沼泽中不断挣扎”。‌

回顾过往,过去总是比现在美好。若人生只如初见,该有多好。梦想,不是浮躁,而是积累与沉淀。只有拼尽全力,才能绽放美丽。机会永远留给最渴望的人。

5传媒学院 陈冠灵《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通过鲜活的人物塑造,深刻展现了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揭示了穆斯林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心灵历程。若为错过夕阳而哭泣,也将错过群星。在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勇敢前行,做一朵与风雨搏击的蔷薇花。

6传媒学院 魏钰佳《简爱》

      《简爱》有很强烈的自传色彩,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7东方语言学院 宋雨玲《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她,曾是大山脚下的平凡女孩;她,曾面对无法逾越的大山;山的那边,是教育,是希望,是新世界。她,曾徘徊不定;但她,跨越了。

这本书不仅讲述了教育的力量,更展现了追梦的勇气。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鸟,渴望飞向那座山,但周围总有座大山阻隔着。

老师发言

在听取了一些同学们的读书心得之后,老师们也渴望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国际商学院的赵思老师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心得。

8东方语言学院 任丽娴《罗生门》

《罗生门》是一篇风格独特、技巧精湛的短篇小说,它像作者一样,清晰地看到了问题,却无法解决,只能在外面的黑暗中叹息。

芥川龙之介以其精炼的笔触深入挖掘人性,其作品《罗生门》便是对人生疑惑与利己主义人性绝望的深刻反映。

9英语学院 宁慧《快乐的死》

即便生活缺乏意义,生命的价值依然不容忽视,这便是加缪式的乐观态度。

《快乐到死》中的角色历经生活磨难,最终寻得各自心中的快乐与幸福。这使我更加确信,无论遭遇何种困境,我们都应保持乐观,勇敢迎接生活的挑战。

10英语学院 刘旭彤《山谷微风》

《山谷微风》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佳作,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魅力,也启发了我们对自然与人关系的思考。

《山谷微风》以其深邃的主题、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内涵,带给我们强烈的感动和深刻的反思。

11英语学院 赵呈翔《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在《三国演义》中,众多人物在逆境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12英语学院 罗晓丹《云边有个小卖部》

我曾经以为离别只是悲伤,却不知它比悲伤更令人难以承受。

刘十三,这个名字或许只存在于虚构之中,但他的失败感却是如此真实。

13国际金融学院 杨颜名《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如同晨昏交替,时光流转中见证着人性的极端。战争的残酷如烈火焚身,和平的温馨如春风拂面。

14国际金融学院 宜涵硕《活着》

《活着》——“人活在世上,总要干一些事情”。国际金融学院的宜涵硕同学为我们分享的《活着》,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和生活的不可捉摸。余华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最深沉的情感,让读者在泪水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15国际商学院 王新宇《小王子》

《小王子》就像一缕清风,带来简单而深刻的哲理。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儿童文学短篇小说。‌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它不仅是一部给孩子看的童话,更是哲理与思考的“结晶”,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

老师发言

沉浸于书海,汲取智慧的营养,教师教育学院朱红欠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与体会,与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

16国际商学院 徐锦绣《苦难与辉煌》

《苦难与辉煌》展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铸就的辉煌历史。步入《苦难与辉煌》的历史长河,我们在纯真与厚重之间感悟人生的多元与伟大。

17涉外建筑工程学院 唐峻《雨季不再来》

 雨季已逝,我们也不会再相逢。雨季不再来,我们仍需努力前行。雨季不再来,我们便已成长。愿我们都能好好生活,一切都将好转。

18涉外建筑工程学院 顾晨铭《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从《雨季不再来》的情感世界步入《给青年的12封信》的成长之路,我们将在青春的旅途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清新脱俗的文风为我们开启文学之门。

19艺术学院 姜虹杉《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宛若一部深邃的人生大典,启示我们在逆境中如何坚守与沉思。

20教师教育学院 魏唱《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多种面貌,从高贵到粗俗,从幸福到羞涩,从贫瘠到放纵……

《霍乱时期的爱情》展现了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无穷魅力,而非死亡。

21教师教育学院 梁馨月《许三观卖血记》

《许三观卖血记》讲述了一个悲喜交加的感人故事。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小说中平凡的小人物挣扎于浮沉的时代,用他们并不厚实的臂膀不断拍打出激荡的浪花。

22教师教育学院 程晨璐《红楼梦》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社会、思想、文化的历史画卷。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希望。

老师发言

      计算机学院的王纱纱老师热忱地与同学们分享她的阅读见解和经验,希望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馆长总结

至此,精彩纷呈的读书分享环节落下帷幕,图书馆方舰馆长为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首先,方舰馆长表示很荣幸参加本次读书分享会。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的 读书,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孙校长也曾提出:河外的学生要尚学、读书、念书。尚学——崇尚学习,崇尚读书;读书 ——大学生要养成终身学习、终身读书的习惯;念书—— 惦念书、思念书、念叨书、谈论书,时刻把“书"放在心上。这也是图书馆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少年读书培养兴趣,重在养成习惯;青年读书,打下基础,重在扎实弄懂;盛年读书博览群书,重在融汇贯通;老年读书回眸人生,重在养身修心。文化不是指学历有多高,识了多少字,背诵多少诗词,而是认知的高度、包容的宽度、思考的深度、原创的能力、博大的智慧,是骨子里的修养,有边界的自由,无需提醒的自觉,洞察世事的能力以及善恶分明的立场。

最后,希望大家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通过书籍来滋养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书籍成为你迷茫时候的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进的方向,感受世界的充实与美好。谢谢大家。

活动结束

此次读书分享活动,通过分享师生的读书心得,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同学的读书热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好书推荐,让更多的学生养成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本次读书活动也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思想高度,引导大家树立远大理想,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日爱读书容易,终身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让梦想成真,但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信念铸毅力,毅力成就成功。让我们携手同行,向着气质如兰、才华横溢的目标迈进!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